五种阿那含 → 五種阿那含

五种阿那含 → 五種阿那含
﹝出涅槃經﹞ 梵語阿那含, 華言不來, 又云不還。 謂不還來欲界受生, 即第三果也。 以其根有利鈍, 行有勤怠, 於證阿羅漢果有先後之不同, 故分為五也。 (梵語阿羅漢, 華言無學, 又云無生。 ) 〔一、 中般涅槃〕, 中即中陰, 亦名中有, 以人死之後, 未得托生之識身也。 梵語般涅槃, 華言滅度。 謂此阿那含從欲界沒, 生色界時, 於色界中有身, 便斷上地餘惑, 證阿羅漢, 得般涅槃也。 (上地, 即無色界也。 ) 〔二、 生般涅槃〕, 生者, 於色界受生也。 謂此阿那含於欲界得第三果已, 從欲界沒, 生於色界, 便斷上地餘惑, 得阿羅漢, 入般涅槃也。 〔三、 有行般涅槃〕, 有行, 即加功用行也。 謂此阿那含於欲界得第三果已, 從欲界沒, 生於色界, 不能速疾趣涅槃果, 更經多時勤修加行, 方斷上地餘惑, 得阿羅漢, 入般涅槃也。 〔四、 無行般涅槃〕, 無行即不加功行也。 謂此阿那含於欲界得第三果已, 從欲界沒, 生於色界, 更經多時, 不能加功用行, 懈怠慢縱, 任運經久, 方斷上地餘惑, 得阿羅漢, 入般涅槃也。 〔五、 上流般涅槃〕, 上即無色界, 流即流行。 謂此阿那含, 從欲界沒, 生於色界, 不能便證涅槃, 要須流行色界餘天之中, 次第生已, 方斷上地餘惑, 得阿羅漢, 入般涅槃也。 (餘天, 即色界初禪後, 二禪、 三禪、 四禪天也。 )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